信息来源: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教务处 时间:2022-04-02
一、专业简介
山西大学物理学学科2022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物理学专业2021年入选物理学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是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本专业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最早发轫于山西大学堂西斋格致科,1936年正式成立物理系,是国内较早开展物理学高等教育的院校之一。1981年和1993年分别获批硕士和博士授予权,1994年获批物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6年获批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2年建成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2018年获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引智基地。
专业定位:物理学专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具有厚实数理基础、缜密科学逻辑、敏锐物理直觉的能够发现并解决科学问题的物理学拔尖人才。
专业特色:秉承“登崇俊良”办学传统,弘扬“格物致知”科学精神,以高质量专业建设为引领,实现了地方院校建设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突破,形成了专业发展与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知识传承与科技创新的有序递进,建立了从专业教学、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协同创新、国际合作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根植中西部,服务三晋大地,坚持在地方大学办一流专业,培养了以四名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有效地支撑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高校创办高水平物理学专业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条件保障
师资力量:物理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5人,教授33人,副教授29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国家级人才20余人;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
近几年来,教师队伍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1项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课程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课程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出版教材3部;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
教学和科研平台:山西大学物理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科和专业融合,教学和科研相长。现拥有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原子分子物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极端光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效应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一批国家级平台。
三、人才培养
物理学专业1994年获批物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21年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是山西省唯一一个拔尖计划2.0基地。依托这两个国家级基地,物理学专业开办物理学拔尖计划班、国家基地班、优才计划班三类班级,建成了分类分层的人才培养体系。
物理学(拔尖计划)班旨在培养未来的杰出自然科学家,每年从新入学的一年级理工科新生中选拔25名优秀学生,实行动态进出管理。按照教育部拔尖学生培养实施方案和“三制三化”(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的有效模式进行培养。学校专门提供集住宿、学习、生活为一体的独立楼宇,打造浸、养、熏、育的书院环境。
物理学(国家基地)班以“三全”育人为主线,以培养有志于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专业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为目标,每年招生30-70人,推行“学科、专业、思政”相互融合的育人体系。基地班每年50%的学生可免试推荐研究生。
物理学(优才计划)班以培养面向科学前沿的优秀科研工作者为目标,每年从物理学及相近专业三年级本科生中遴选约20名学生,进行本科-硕士-博士贯通化培养,为学生早成才提供有效途径。经综合考核,对优才班学生实行由学校公派到国际知名大学交流学习计划。
四、育人成效
自改革开放以来,物理学科培养了一批服务国家和区域建设发展的优秀人才,先后产生了4位院士,毕业生中有国家级人才50余人,在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任教授、研究员的有200余人。近几年,物理学专业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山西省“兴晋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等学科竞赛获奖30余项。每年升学率保持在70%以上,主要就读于国内外知名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各相关研究所。
三立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