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耿璐 康晓兰 图片:陈韵益 编辑:任紫玉,茹聪聪 责编:耿璐 时间:2023-06-09
夏日川北,群山环绕。
穿过层层山岭,沿着绵梓路蜿蜒行进,北眺七曲,东俯县城,巍巍长卿山内,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旧址——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长卿山内的中国两弹城隐藏此处。
层林覆盖,隐藏了那些以地为席、以天为被的科研人员,但隐藏不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揭开尘封的历史,追寻前辈们的足迹,触摸中国核武器探索的峥嵘岁月,追寻跨越60余年的精神传承。6月2日至4日,三立书院师生二十余人赴四川绵阳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研学实践活动,走进两弹城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近距离感受“两弹一星”精神的新时代传承。书院师生还与西南科技大学光电创新实践班学生开展“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担当伟大复兴使命”主题党团日共建活动,激励每一位师生深怀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接续奋斗。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3日上午,师生走进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馆。该馆是我国第一个核科技、核武器专题科学技术馆,以我国核武器的发展史为主线,环顾当今世界高科技领域,用图片、模型、实物、声像等,生动形象地介绍核能的开发利用、核武器原理、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等基本概念和发展前景,展示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创业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精神风貌。在讲解员细致讲解下,同学们认真聆听,细细观察,驻足沉思,了解老一辈科学家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历程和为国争光的精神风貌,沉浸式体悟科学家们的伟大成就和闪光人格。
3日下午,师生抵达两弹城。这里是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部旧址,是我国继青海之后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总部。在我国总共进行的45次核试验中,这里指挥完成了其中22次,“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陈能宽等杰出科学家都在此留下了足迹。在艰难的科研与生活环境中,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科技人员、干部职工、解放军官兵,汇聚在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旗帜下,舍小家为国家,甘当无名英雄,无私奉献聪明才智,奋斗终生,谱写了为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华章。
草木葱茏,红墙依旧。大礼堂、办公楼、档案馆、模型厅、情报中心、邓稼先旧居、防空洞、国魂碑林等众多纪念实物,从课本中的几行文字,逐一变成眼前写满历史记忆的建筑。通过参观实物、模型、蜡像和影像资料等展品,同学们深切感受到“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十二个字的力量。老一辈科学家们“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深深地鼓舞了拔尖学子,同学们更加坚定了爱党、爱国、争做祖国栋梁的决心。
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赓续传承着。在山西大学一百二十周年校庆大会上,物理系1977级校友、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赵宪庚院士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他说:“ ‘爱党爱国’ 精神是母校教给我的第二种精神。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在这样的精神指引下,我也带领团队成员们投身于祖国国防事业,始终秉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学长的深情寄语和精神感召,在同学们踏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那一刻,更加立体响亮。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两弹一星”精神,已凝结为一种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品格,成为激励我国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时光的淘洗下,那段艰苦卓绝、激情燃烧的光荣岁月,愈发光彩夺目。
三立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