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王欣岚、刘丝雨 图片:刘丝雨 时间:2025-06-17
为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让拔尖学子们深入了解新时代我国科技发展的蓬勃态势,拓宽科技视野,6月6日我院二十九名师生前往合肥中国科学院科学岛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弘扬科学家精神”研学实践活动。从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到聚变科技馆,在等离子体研究所的一方天地里,一场少年们追逐科学曙光的征程悄然启航。
7日清晨,雨意氤氲。研学首站,在2003届物理学(国家基地)优秀校友郭文峰老师的引导下,师生齐聚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报告厅聆听报告。夏天阳老师系统阐释了“人造太阳”EAST装置的核心原理与自己的研究方向;孙鹏军老师(2009届物理学国家基地班优秀校友)则结合自身从山大物理学子到科研骨干的成长之路,描绘了核聚变能源作为未来清洁能源的壮阔图景及其面临的挑战。报告结束后,同学们就专业研究、科研心得等问题与老师们深入交流。
报告会后,师生们进入半圆形的ESAT控制大厅,学生们的惊呼接连响起。偌大的屏幕上监测着EAST的各项指标与数据,几十台电脑、十六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大厅头顶上的五颗红星一齐指向屏幕,延伸至中国聚变研究光辉的未来。
进入EAST装置大厅,高中物理课本上的图片瞬间化为磅礴具象。EAST装置同时具有“超高温”“超低温”“超大电流”“超强磁场”“超高真空”等极限条件,拥有68项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实现了零下269度与1亿度冰火两重天的系统集成,其成功建设和运行是我国核聚变研究的里程碑式突破。同学们难掩激动,与物理课本上仰望已久的“东方超环”真实合影。这一刻,昔日纸页间的符号,终成眼前托举人类能源梦想的钢铁脊梁。
8日上午,研学之旅深入聚变创新馆。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的大科学装置BEST的蓝图与模型,昭示着中国“逐日”征程上更宏伟的新篇章。园区中央,“夸父逐日”的雕塑在细雨中巍然屹立,那奋力前倾的姿态,正是中国聚变科研人永不言弃、执着追梦的精神图腾。
随后,师生们深入大科学装置11号、10号厂房,伴随着老师的讲解,在15米高的可控核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1/8真空室及总体安装实验平台前,同学们心潮澎湃,为国家科技进步感到骄傲自豪。
在行走中体验、在研学中教育,在实践中感悟、在探究中升华。当物理书页中仰望的符号化作眼前顶天立地的“东方超环”,当千年神话在无数齿轮般精密的协作中被锻造成触手可及的未来图景——这场别开生面的教育,以其无可替代的深度与温度,在年轻学子的心上烙下了深刻的科学印记。此次研学之旅启发了同学们心中的科学梦、“逐日”梦、报国梦,未来同学们更将向物理学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踏实奋斗,真正践行科学家精神,真正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科技发展的潮流中来。
聚变之光不熄,逐梦之旅永续, 新一代“夸父”有着属于国家、属于人民、属于未来的“逐日梦”;“风雨不改凌云志,振衣濯足展襟怀”,拔尖学子将用一以贯之的拼搏弘扬科学家精神,向世界高唱中国科学的力量。
责编:刘丝雨
二审:张 波
三审:李 鹏
三立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