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耿璐 图片:康晓兰 时间:2023-11-02
2023年7月15日至25日,书院耿璐老师、康晓兰老师与拔尖计划02班学生二十余人赴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开展“知民情、懂国情”特色劳育课程学习。在汾西县委组织部的热情接待和帮助下,拔尖学子们通过“集中研学+分组调研”的方式,进行了“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汾西文化”三个主题的自主组队,顺利完成了日程满满、内容丰富的汾西之行。
活动中,师生们走进乡村、企业等地,开展缅怀革命先烈、观摩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宣讲、调研乡村振兴,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了解国情民情、激发挺膺担当。
11月2日,《山西日报》围绕我院特色劳育课程情况,报道了题为《到田野课堂汲取“拔尖”力量》的文章。其内容如下:
山青水碧,鸟飞虫鸣。前不久,山西大学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将课堂搬到临汾市汾西县的田野上,开展为期十天的书院特色劳育课程——“知民情、懂国情”系列实践活动。山西大学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作为山西省唯一一个入选国家“拔尖计划2.0”的基地,成为该校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试验田,学校专门成立三立学院(三立书院),遵循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进行了全新探索。
从玉露香梨的成熟,感受乡村振兴的力量
乘坐大巴,师生们来到了以玉露香梨出名的汾西县永安镇后加楼村。村子取名“加楼”,既因为呈阶梯状的地形,更寄托着人们对村子“更上一层楼”的美好期盼。
这里满山葱绿,让人很难想到十余年前这里还都是撂荒的山脊和被小煤厂挖得满目疮痍的山坳。在村党支部书记的细致讲解下,同学们逐渐了解了后加楼村的乡村振兴探索之路。
上世纪,村里发现了浅层煤炭后,开煤矿、炼焦炭一时成了“摇钱树”,村里人都在参与,还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前来务工。但腰包鼓了,村里的环境却不断恶化。村里老人们回忆时说,“根本不敢穿白色衣服,一天就黑了。”随着国家推动小煤窑关停,不到一年时间,后加楼村靠煤炭集聚的人气就衰落了,村里人又过上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很多年轻人背井离乡,村子一度成了“空壳村”。
2013年,省科技厅的扶贫工作队来到后加楼村,在邀请专家实地考察后发现,这里地处水果种植的“黄金纬度”,加上山区昼夜温差大,适宜种植玉露香梨。十年间,一批批工作队驻扎在这里定点扶贫,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转化、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根据帮扶的5个贫困村各自的资源禀赋条件、产业基础、基础设施、农民脱贫诉求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计划,发展适宜性扶贫产业,依靠科技力量真正使贫困村村民实现脱贫攻坚。
“梨—酒—酒糟—牲畜—肥—梨”玉露香梨产业链为汾西集体经济壮大提供了示范。在玉露香梨产业的带动下,村民们的收入增加了,环境也大为改善。每年的“梨花节”,白色的梨花和黄色的油菜花渐次开放,吸引不少美术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写生观赏。“绿水青山把‘诗与远方’带到身边,也把好日子带到眼前。”徐乐齐同学在田野笔记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每晚的分享会中,同学们常常提到这句诗。以往只能通过教科书和互联网了解到我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在汾西县实地调研过程中,师生们更加深切感受到“因地制宜”和“科技致富”的重要意义。
从一棵“便民树”领略,“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
一进入县城新区,30余栋黄色墙面的崭新楼宇吸引了师生目光。这里是山西省第二大、临汾市最大的移民小区——府底小区,承载了汾西县当地6000余人、54个自然村、4个乡镇易地扶贫搬迁的任务。在小区中央的党群服务大楼里,一棵“长”满了二维码的“便民树”引来师生纷纷扫码。里面有近50个关于民众生活服务办理的二维码,原乡镇代办事项、现居住地办理事项、县直部门办理事项一键可达。与社区工作者交流中,师生们了解到,除了常见的医保、养老保险等,还有困难创业技能培训补贴、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脱贫子女教育补贴“雨露计划”等适用于移民小区的各项民生保障政策。
路过顶楼的京东客服工作办公室,人声、电话铃声此起彼伏,社区居民们正在忙碌工作中。休憩间隙,一位年轻的妈妈与学子进行了热情交流。她说,搬到移民小区后,经过专业培训上岗后,自己成了一名客服人员,实现了“足不出小区”的就业。
不仅不需要外出打工,与孩子及家人分离,还有一笔可观的收入,让自己很好地平衡了家庭与工作。“感觉自己身兼数职,是一个新时代职业女性!”她开心地和同学们分享着属于她的生活巨变。
“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科学才能发挥更多的基层治理正能量。”“基层治理”调研组张书煜同学感慨道。近年来,山西大学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不断探索“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的育人之路,组织学子们前往绵阳“两弹城”,沉浸式感受科学家精神;举办集本科生学术报告、学术墙报制作、境内外院士名师讲座、优秀朋辈分享为一体的“本科生学术活动周”,培养学术争鸣氛围,启迪科学家梦想……通过打造全过程育人环境,形成“拔尖+”全成长体系,以使命和担当引导学生面向国家战略、人类未来、思想文化和学科前沿,激发学生学术志趣和内在动力,让学生拥有大格局、大胸怀、大志向。
让“拔尖+”全成长体系,融入具体的远方
到田野去!在远方遇见“真实的中国”,在实干中培养人格完整健康、家国情怀深厚、富有判断力决断力和完成力的高素质人才。
汾西行中,基层干部、老百姓成了学子们的指导老师,乡村振兴不再只是懵懵懂懂的文字印象,而是真真切切的亲身感受。“借此机会,我们的学生能看见、认识最真实的中国。”山西大学三立学院(三立书院)副院长李鹏说。
汾西行中,同学们不仅在特别的课堂上汲取新知识,还组建了“科学宣讲团”,学会将自己所学科学知识进行输出。拔尖学子们走进青少年活动中心,从弘扬科学家精神、物理知识科普、学习经验分享等方面,与汾西当地青少年们开启“科学之旅”。活动现场,宣讲团深情讲述了以我省首位本土培养院士——彭堃墀为代表的山西大学物理学科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报告,分享了“两弹城”研学实践经历,与汾西少年朋友们共同赓续传承“两弹一星”、“爱国、攀登、奉献”的科学家精神。宣讲团还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为青少年讲解物理知识原理,通俗易懂的讲解和实操体验极大地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帮助青少年点亮心中科学梦,迈向更高、更远的科技求知之路。
安静的汾西之夜里,安放着群众生活日与夜的角角落落,李鹏教授告诉记者:“在这里,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变得具体起来,书本上的知识变得立体了起来,年轻人的心也变得澎湃起来。‘拔尖计划’里的学子们得以去遇见未来的中国,去成为中国的未来。”
责编:刘丝雨
二审:张 波
三审:李 鹏
三立书院官方微信